赵括自少时学兵法文言文翻译是: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,谈论用兵打仗的事,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。
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,赵奢不能驳倒他,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。
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,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,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。
1、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,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,那么毁掉赵**队的一定是赵括。
2、”翻译为: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,谈论用兵打仗的事,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。
3、(赵括)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,赵奢不能驳倒(他),但是(赵奢)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。
4、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,赵奢说: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,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。
5、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,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,那么毁掉赵**队的一定是赵括。
6、”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,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:赵括不可以做将军。
7、”赵王说:为什么?”(赵括的母亲)回答说: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,(他)当时做大将,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(别人)的有几十次,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;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,从(他)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,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。
8、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,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,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,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,(他)都拿回来藏在家里,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。
9、大王认为(赵括)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?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,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。
10、赵王说: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,我已经打定主意了。
11、”赵括的母亲于是说: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,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,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?”赵王答应了她。
12、赵括代替了廉颇(担任抗秦大将)后,全部更改(原有的)纪律和规定,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。
13、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,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,佯装失败,却断绝他的粮道,分段两军,士卒的士气大乱。
14、四十多天后,军队士兵饥饿,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。
16、赵括的军队大败,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,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。
17、原文:赵括自少时学兵法,言兵事,以天下莫能当。
18、尝与其父奢言兵事,奢不能难,然不谓善。
19、括母问奢其故,奢曰:兵,死地也,而括易言之。
20、使赵不将括即已,若必将之,破赵军者必括也。
21、”赵括既代廉颇,悉更约束,易置军吏。
22、秦将白起闻之,纵奇兵,佯败走,而绝其粮道,分断其军为二,士卒离心。
23、四十余日,军饿,赵括出锐卒自搏战,秦军***赵括。
24、括军败,数十万之众遂降秦,秦悉坑之。
25、扩展资料典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记载: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,年轻时学兵法,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。
26、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,在长平之战中。
27、只知道根据兵书办,不知道变通,结果被秦军大败。
28、战国末,强秦采取远交近攻、各个击破的战略,积极对外扩张。
30、本篇为合传,以廉颇、蔺相如为主,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。
31、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,年轻时学兵法,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。
32、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,在长平之战中。
33、只知道根据兵书办,不知道变通,结果被秦军大败。
34、此即著名的纸上谈兵”。
35、赵括,嬴姓,赵氏,名括。
36、战国时期赵国人,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。
37、赵括熟读兵书,但缺乏战场经验,不懂得灵活应变。
38、赵孝成王七年(公元前260年)长平之战中,赵孝成王急于求胜,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,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。
39、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,改守为攻,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主动全线出击,向秦军发起进攻。
40、秦将白起分兵两路:一路佯败,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;一路切断赵军后路,实行反包围,使赵军粮道断绝,困于长平。
41、最后,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,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,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,英勇***敌,被秦军射***而死,四十余万赵兵尽降,后被秦军坑***。
免责声明: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