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目前已发现的瓷石矿,主要分布在宿松、太湖、潜山一带的大别山东南缘丘陵—低山区。
2、出露地层主要为宿松群虎踏石组中、上段,部分为大别群桥岭组。
3、前者为中等变质程度的片岩和浅粒岩,后者系深度变质的片麻岩、混合岩。
4、瓷石矿是由花岗斑岩蚀变风化而成,属风化残余矿床。
5、矿石类型有瓷石、瓷土两种,后者是由前者风化而成,分布在地表0—5米范围内。
6、瓷石矿受桐城-太湖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构造控制,断续分布在该大断裂两侧20公里范围内,其规模、形态、产状与次级断裂的规模、性质关系极为密切。
7、已发现大小瓷石矿脉90余条,规模较大的6条已进行了详查,共提交瓷石矿储量1624.52万吨。
8、其中螺蛳墩属大型矿床。
9、1980年11月,省地质局三一一队韩凤鸣根据1∶5万区调报告的岩矿鉴定资料,发现宿松凉亭河东清水塘白云石英片岩含蓝晶石较高,布槽揭露,在含蓝晶石片岩的底板有数米厚的白色粘土,对它感兴趣。
10、12月,省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向缉熙到队检查工作,认为是瓷土(石)矿,具工业价值,并指示省地质局三一一队在调查蓝晶石的同时,一并进行了解。
11、1981年元月编写了设计,2月下旬三一一队组建瓷石矿产普查组(后改为二分队),由侯朝晖任组长,李步明和李昶功分别负责点上和面上工作,3月5日出队,并开展野外工作。
12、1982年初,大队调一台钻机和一个坑探组,对清水塘瓷石、蓝晶石矿进行详查。
13、与此同时,李昶功、黄以洲、王国成等对太湖、宿松交界地区46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瓷石调查,在认真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,广泛发动群众,相继发现大小瓷石矿脉90余条,对其中宿松甘家垅、祝家老屋、段家祠堂、王家花屋和太湖螺蛳墩5条较大的矿脉进行部分槽探揭露。
14、于同年12月提交了《安徽省宿松、太湖地区瓷石、高岭土调查地质报告》。
15、1983年初,李昶功负责的普查组对宿松境内的甘家垅、祝家老屋、段家祠堂和王家花屋瓷石矿进行详查,投入钻探工作量0.25万米。
16、考虑到这4条瓷石矿脉均在清水塘瓷石矿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,故与清水塘瓷石矿合并,于1985年11月提交了《安徽省宿松县凉河地区瓷石、蓝晶石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》。
17、报告编写人员为李步明、李昶功、余承榜、侯朝晖。
18、提交瓷石矿储量511.56万吨。
19、该报告于1987年获地矿部地质找矿四等奖。
20、1984年,李昶功、李先钵、黄以洲、王思勇等开展对太湖螺蛳墩瓷石矿的详查,于元月1日正式开钻,同年10月结束野外工作,次年12月提交了《安徽省太湖县螺蛳墩瓷石矿普查地质报告》,探明瓷石矿储量1112.96万吨。
21、1988年,该报告获地矿部地质找矿四等奖。
22、1985年6月,应潜山县白水乡乡***的要求,对天柱山瓷石矿进行初查,参加人员有李昶功、李先钵、黄以洲、王思勇,同年11月结束野外工作,1986年6月提交了《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瓷石矿普查地质报告》,投入槽探228.36立方米,提交瓷石矿储量31.93万吨。
23、由于目前国家和地方对瓷石需求量不大,该矿尚未大规模开采。
免责声明:本站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chuangshanghai#qq.com(把#换成@)